模具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合理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模具产业技术结构必须与其相适应。就整个模具制造技术来说,过去传统的模具设计和加工技术正在向数字化和信息化迈进,模具企业正在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模具制造技术进行改造。就目前的现状来看,CAD/CAE/CAM技术已普遍应用,但普及面还不够广,应用水平还较低;高速加工、电火花铣削及镜面和细微加工、激光加工、复合加工、超精加工等模具加工新技术目前还较少应用;逆向工程、并行工程、敏捷制造、虚拟技术等应用更少,多数还处于开发阶段;快速原型制造技术与快速经济模具制造紧密结合的各种技术尚需研究开发;数字化扫描、快速电极制造、模具表面工程、模具光整及修复等先进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尚有较长的路程要走;高质量新型模具钢的研制及模具材料的正确选用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此,我国目前模具产业技术结构还比较落后,与国外模具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也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对模具提出的新要求。管理技术和人才结构也是技术结构的内容。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国的模具产业管理落后比技术落后的问题更大,人才问题更是十分突出。
模具产业技术密集,许多模具都是高新技术产品,同时也为高新技术服务,这就决定了模具产业应有合理的技术结构。上述各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都是技术结构合理化趋向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应用和提高,模具高素质人才比例的提高等也是技术结构合理化趋向的重要内容。我国地域广阔,模具企业众多,企业之间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并逐步实现信息化,这必将是我国模具产业技术结构合理化趋向的结果。随着技术结构的逐步合理化,模具生产各工序之间设备和时间结构也必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专业模具厂之前,模具几乎全部是一些产品厂中的工模具车间(工段)为保证产品厂生产所需而生产。经过几十年发展,专业模具厂越来越多,作为商品在社会上流通的模具也越来越多。但是模具商品化程度目前仍旧很低,全国总水平估计只有40%左右。也就是说,自产自用的模具仍占多数。就企业资产的所有制形式来看,原先占大多数比例的国有企业,经过体制改革,许多已变成了股份制企业,特别是南方,国有模具企业已经很少。与此同时,“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近十年来发展迅猛,在南方已经成为模具行业的主力。由于北方和西部地区大量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步伐较慢,就整个模具行业来看,国有企业仍旧占有很大比例。目前的情况大体上是国有企业、股份制及集体企业、私营及个体企业三分天下各有其一,其中和营及个体企业略多于1/3。根据国际、国内模具工业发展情况看,模具这一产品适合于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模具企业应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道路,少数大型模具企业也应走“精而专”的道路,应有灵活有效的机制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因此,目前的组织结构不够合理。不断提高模具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使尽可能多的产品厂中的模具车间(分厂)独立出来,成为面向社会,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有更多的模具企业走上“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道路,并在条件成熟时走联合之路,或发展产学研、科工贸相结合的实体;有更多的企业经过改制和改革,具有灵活有效的机制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并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这将是模具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趋向。 |